服务热线:400-123-4567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动态

天博app市文化馆新馆争创4A级旅游景区

时间:2023-08-29 01:54:03 文章作者:小编 点击:

  TB天博推进国际演艺中心建设,建立艺术类专家库,文艺领军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;建立文化艺术惠民服务矩阵,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提质增效;加强文物保护利用,坚持“先考古、后出让”基本考古制度,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持续加强;深化文旅融合,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……当前,广州紧紧围绕打造“四大文化”品牌,大力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,高质量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。

  8月21日,记者跟随由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广州高质量发展媒体调研行采访团,实地走访广州市文化馆新馆、广州数字纪实视听产业园及南汉二陵博物馆(康陵遗址),从建设重大文化设施和重点民生工程、文物及非遗保护活化、文旅产业融合等方面,疏理广州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,让老百姓既要“富口袋”更要“富脑袋”的亮眼成绩。

  采访团首站来到广州市文化馆新馆,该馆坐落在海珠湖东北侧,与广州塔遥相呼应。广州市文化馆以“十里红云一湾水,八桥画舫十六亭”为建设规划理念,园外亭台楼阁、岭南建筑围绕,包含公共文化中心、翰墨园、曲艺园、广府园、广绣园等多组主题园林建筑。其中,公共文化中心主楼——中心阁高约39米,与曲艺园主楼形成南北走向的空间轴线。记者进入中心阁展厅看到,这里除了展示传统非遗牙雕、榄雕、玉雕等,还有不少融合科技的互动呈现:通过大屏互动感受端午节扒龙舟的“岁时节庆”、体感交互学习8种岭南拳法招式……

  据了解,今年以来,广州市文化馆新馆推出一批高品质惠民文化活动和展览,截至目前已有超过60多万人次参观。“从进馆人次来看,数量是空前的,全国来看也是领先的。”广州市文化馆党支部牟辽川介绍。当前,文化馆积极实施数字赋能创新提升计划,强化培育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新业态,积极探索与科技企业的战略合作,筹备打造沉浸式、体验式、智慧化新型公共文化空间,培育公共文化+科技创新的新业态。

  今年8月8日,国际民间艺术节组织理事会中国委员会湾区文化艺术交流(广州)中心落户广州市文化馆。“我们将以文化馆作为湾区文化艺术交流的新阵地,展示湾区的民间文化艺术特色,发挥‘人文湾区’引领作用,讲好广州故事、湾区故事、中国故事,为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‘出新出彩’贡献力量。”牟辽川说。

  “现在,广州市文化馆成了景区,体现了文旅融合的一种尝试,我们将努力把广州市文化馆新馆打造成以群众文化活动为主体的4A级旅游景区,探索文旅融合的新机遇。”牟辽川告诉记者,今年8月,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公示确认为3A级景区,为广州文化旅游再添活力。未来,该馆将在游客中心、轻餐饮、预约服务、安全保障等方面下功夫,向4A级景区目标进发。

  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广州数字纪实视听产业园,是全国首家以纪实内容为主题的产业园区。由于产业园的前身是豆制品厂,而目前所做的内容是纪录片,英文是Documentary,所以该园还有一个亲切的名字——“豆园”。

  目前,园区内共入驻企业75家,开设广州市首个主题图书馆——广州图书馆影像和音乐主题分馆。据悉,该图书馆为独栋二层建筑,藏书3万册,影像作品资源繁多,同时配套可容纳150人的综合演播空间。“园区开展行业相关的音乐会、培训和纪录片首映礼等,图书馆和综合演播空间就能配合使用。”广州数字纪实视听产业园(豆园DOC.Park)创始人王伟明介绍。

  “在我看来,豆园DOC.PARK是培育行业内新人,为‘小豆芽’提供成长的平台。” 广东省文化学会纪录片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钟康告诉记者,豆园不仅仅是一个办公园区,更是纪录片行业交流平台,汇聚了一群对纪录片热爱的行业人才、大咖,“大家在园区里讨论创作和选题、分享最新行业资讯,园区也提供行业创投活动,对青年导演来说是乘法效应。”

  “全球的目光都看向了中国,我们希望纪录片人有一个聚集地,把资源梳理起来,与本土融合,把产业生态建起来。”广州数字纪实视听产业园(豆园)创始人张鹂介绍,中国(广州)国际纪录片节在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,2012年她加入国际纪录片节统筹运营团队,此后每一年都有更多来自不同国家的作品漂洋过海来参赛,到2015年,征片部数已在同类型纪录片节中居全球前列。于是,团队萌发了打造一家以纪实内容为主题的产业园区的想法,并于2019年正式落户在文化产业氛围浓厚的海珠区。

  4年间,张鹂与团队不断探索豆园的运营模式,形成了专业行业活动聚集资源、产业园本地连接、项目和人才孵化、行业理论建设“四位一体”的产业模式,为入驻园区的企业提供更专业的服务。

  采访团最后一站来到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,该馆于2014年正式立项,2015年动工建设,2019年5月17日全面开馆。馆内设“云山珠水间——考古发现的广州”和“唐韵——五代南汉历史与文化”两个常设展览,以及公众考古活动中心。据悉,今年截至8月16日,共接待观众175559人次。

  在南汉二陵博物馆二楼的“寻迹羊城——2022年广州考古新发现”特展中,展出了2022年广州考古人的足迹,包含2022年考古发掘项目、出土的各类物件、发现各时期墓葬等内容。康陵考古发掘执行领队张强禄告诉记者,以前从考古发掘到展览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,而现在有了南汉二陵博物馆作为平台,缩短了全流程的时间,考古发掘文物后,可以实现边整理、边研究、边展示,及时将最新的考古成果与公众分享。

 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党支部黄洪流介绍,今年6月初,康陵遗址正式对外开放,更好地为公众全方位呈现南汉历史往事与文化记忆。如今,走进康陵遗址展区,可以近距离看见玄宫的全景外貌。

  “对考古工作者来说,考古遗址挖掘、价值阐释,然后进行活化利用,让文物活起来,是非常幸运的事情。”张强禄介绍,康陵遗址展区采取保护性回填地表标识、本体加固揭露展示、上盖保护性设施等多种手段,使遗址免受自然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。“在长达20年对文物本体进行科学保护的基础上,南汉二陵博物馆(康陵遗址)正式走进公众视野,这便是此次考古工作最重要的成果,这给南汉时期历史研究提供了许多具象的一手资料,极大丰富了广州的历史文化内涵。”


标签:

【产品推荐】